首 页文章中心动画频道客户留言繁體中文


我们同走过
您当前的位置:北京一零一中学——我们同走过 -> 橄 榄 树 -> 第 四 期 -> 文章内容 退出登录 用户管理
栏目导航
· 第 一 期 · 第 二 期
· 第 三 期 · 第 四 期
· 第 五 期
热门文章
· 江老师结婚啦!
· 2000-2001高一9班
· 1999-2000高一5班
· 1999-2000高一6班
· 超级班日志
· 2000-2001高一10班
· [组图] 一二·九接力..
· 国旗下讲话——与诚..
· 浪花一朵朵
· 元旦聊天室全记录
相关文章
人类的起源
作者:杨君也  来源:本站原创  发布时间:2006-10-30 12:24:36  发布人:admin

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

  从远古到近代,人们一直迷信地相信自己是神造的。直到19世纪达尔文提出《进化论》,自然选择的说法渐渐为大众所接受时,人们才开始思考:人类本身是否也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。

  达尔文曾对人类进化的方式提出过一种推测:人类所有的特性,都是同时通过互相促进发展出来的。比如:如果人直立行走,便能用手制造武器,从而在狩猎中扩大了社会交往,从而变的聪明。后来,大量的事实证明这个假定是错的。那么,人类进化的源动力到底是什么?

  随着科技的发展,人类学家们从生物学和地理学的角度,结合了大量化石,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。在1200万年前,由于地质构造的力量,使非洲东部下面的地壳沿从今天埃塞俄比亚,肯尼亚,坦桑尼亚一线裂开,形成了海拔270米的东非大裂谷。地貌的急剧变化引起了气候变化,东部成为少雨区,森林慢慢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片林和灌木丛。在这样的巨变下,大多数猿类灭绝了,而少数却适应应了环境,它们就是最初直立的猿。专家们认为,直立这种方式的能耗少,更适应剧变后不连成一片的森林(并非没有树了猿就下树走路)。总之,猿的行为大大改变了,但它们在其它方面毕竟还是猿,直立并没有马上把猿变成人。

  在700—200万年的500万年中,人科动物慢慢的适应了新的环境,生活方法日趋成熟,与此同时,直立的猿们在繁衍的过程中为了适应于稍稍不同的环境,演化成许多不同的种。经过人类学家的归类后,承认4个物种:人属,南方古猿非洲种,南方古猿粗壮种,南方古猿阿尔发种。

  对化石研究的过程中,人们发现早期人类存在两种进化型式,南方古猿三种同属一类,既:小脑袋大颊齿,人属正相反,大脑袋小颊齿,身体也灵活的多。事实证明后来人属取得了竞争的胜利。当然,从脑大小似乎也可看出这一点。但直立的猿的脑为何会变大,经过的可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了。

  正如前面所说,南方古猿与人属同为直立猿,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呢?这就需要对它们的生理结构上的不同做具体的分析了。最明显的一点,南猿的牙齿很大而人属的很小,这便可以看出二者食性的不同,因为吃粗糙的植物需要更大的研磨面积,所以南猿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,而人属则不同。众所周知,肉类所含有的蛋白质,脂肪,与热量远大于植物,大脑又是人体器官中最耗能的一个,肉食无疑保证了脑量的扩大。但是,肉食并不能保证脑量变的足够大(不然老虎也变成人了),人的祖先是那点与动物不同呢?答案是——直立。在猿直立这一事件中,有一个影响总是被人忽视——盆骨开口的大小,这直接关系到婴儿头的大小。在现代人与猩猩盆骨的比较中,明显看出人的盆骨更狭长,正是行走的姿势造成了这种区别。早期直立猿中,人属因食肉而导致脑量渐渐变大,而盆骨的形状又限制了盆骨开口的大小。于是,人属的婴儿出生时大脑都不能长到应有的大小(既未发育完整),这同现代人一样,在现代社会中婴儿刚出世时都是不懂事的,需要大人照料。这种情况也出现在当时人属那一支中,无异于对它们的社会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另外,科学证明,大脑的大小与身体各周期都有关,脑越大周期越长。在人属中,因为婴儿生长期的延后,幼儿在群体中接受教育的时间也变长(体格的差异形成了大人在孩子们中的威望),这个种群就像受了教育一样越发的聪明。反过来,这个种群的人越聪明,种群的社会性也越强。于是,人属才在直立与肉食所造成的后果的交互做用下,智力越来越高,种群社会性越来越强,换句话说:越来越像人了。

  到此为止,人类起源的问题看起来终于被解决了。在沧海桑田的变迁中,人的祖先为了适应环境,自身起了种种变化,最终成为了现今动物界进化的最成功的一支。它们的后代,学会了制做工具的我们,生活条件不知比老祖宗优越了几百倍。可是,没了艰苦的环境,就等于没了自然选择,人类在这以后的路是会进化,还是退化?这可难说得很了。

[] [返回上一页] [打 印] [收 藏]
下一篇文章:Let's rock
∷相关文章评论∷    (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,与本站立场无关!) [更多评论…]
关于本站 - 网站帮助 - 广告合作 - 下载声明 - 友情连接 - 网站地图 - 管理登录
Copyright © 2002-2010 北京一零一中学——我们同走过 All Rights Reserved .
京ICP备05058736号  
Powered by:NewAsp SiteManageSystem Version 2.1 SP1 1030